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攀枝花两个零碳村项目建设已近尾声,农民晒着太阳把钱挣——

美丽乡村开启“碳”生活

混撒拉村“零碳村”核心区域。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
混撒拉村光伏长廊。

  □本报记者 江潇见习记者 杨鸿榆 文/图

  9月20日,在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和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一排排银灰色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农房上闪闪发光。

  太阳能光伏板,既是当地村民的“致富伞”,又是混撒拉村、龙华村打造零碳村的一大“法宝”。

  在“双碳”战略背景推动下,攀枝花立足资源禀赋与基础优势,独辟蹊径,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始终,结合“项目攻坚突破年”相关要求,确定混撒拉村、龙华村作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探路”零碳村庄建设。目前,两个零碳村的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一幅乡村振兴绿色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变 化

  在混撒拉村“零碳村”核心区域,放眼望去,不少村民家的屋顶已经安好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村民杨迎春就是其中一户。他坐在装有光伏发电板的大棚下,忙着装果发货。“大棚屋顶光伏板刚安装完毕,未来可以放心且毫无压力地使用,每月不但可以节省120元电费,还可以把用不完的电卖钱。”杨迎春竖起大拇指说。

  这种喜悦,也能在龙华村村民黄承银的脸上看见。他家的屋顶,光伏板摄取着太阳的光芒,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黄承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家中安装光伏发电板60平方米,一年可发电21500度,余电上网,年收益可达8625.8元,6年时间即可回本。

  在实现“零碳梦”的路上,生活、生产、环境方面,到处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化,很多奇思妙想在这里先行先试。

  在“零碳村”核心区域,水光公园、光伏树、光伏餐吧、光伏长廊、光伏路灯、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随着一件件新型光伏产品亮相,给混撒拉村、龙华村村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生活上,两个村充分发挥阳光优势,在全村大力推广分布式屋顶光伏、智能光伏等一系列低碳绿电设施,利用村民闲置屋顶、公用设施房顶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房设计、村庄风貌等元素,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仁和区对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农户实行三年贴息贷款;米易县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户屋顶光伏改造,农户使用积蓄或贷款方式自筹资金,社会资本提供贷款担保,并负责建设及后期运维。通过上述措施,消除农户思想顾虑,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光伏路灯、光伏长廊等光伏小品,为村民增加照明,增添绿色的休憩活动场所。

  生产上,混撒拉芒果产业园内采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绿色防控监测、灌溉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用量,持续擦亮“攀西芒果第一村”品牌,果树碳汇量每年约1万吨。龙华村利用物联网智能水肥药及气动一体化系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远程化。

  环境上,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在民居庭院内外栽花植绿,美化改善农房四周环境,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整合污水处理等民生项目,推广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等行动,持续优化提升两村宜居环境质量。混撒拉村水光公园通过3个光伏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经生物降解工艺,将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入公园的人工湿地中,再由水中的亲水植物进行生物净化,□冉油松 本报记者 程礼攀

  近年来,米易县麻陇彝族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省、市、县决策部署,着力“四个强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组织引领,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麻陇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将该项工作作为基础性、长远性事业来抓,纳入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并将该项工作与党建工作、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

  强化宣传引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麻陇乡通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干部职工会、群众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全覆盖、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宣传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理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领全乡群众向上、向善、向美,进一步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一名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力有效促进全乡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强化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麻陇乡深刻把握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紧紧围绕县委“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总体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区一园一示范”的奋斗目标和“一线一带一节一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和发挥全乡的自然资源优势、文化传承优势,积极带动各族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乡村休闲旅游,全乡现已种植生态油桃6600余亩、晚熟芒果7200余亩、优质烤烟3800余亩、林下中药材500余亩。“麻陇妞妞桃”“彝乡阿黑猪”“千年奶桑酒”等麻陇十大臻品广受欢迎。彝文化馆、传统古村落、油桃采摘园等网红打卡点和樱花节、妞妞节、火把节、彝族年等特色文化节已成为麻陇乡对外宣传的闪亮名片和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2021年,全乡吸引县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餐饮、住宿、农副产品等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40元,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强化文化传承,坚定不移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麻陇乡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最为悠久、历史遗迹最为丰富、保护传承最为集中的比较优势和民族文化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村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大力推动各族群众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近年来,全乡累计整合投入上级帮扶资金近1500万元,建成集宣传、教育、实践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米易县彝文化馆,改造集传承、保护、利用等文化符号为一身的团山堡传统古村落,新建民族特色突出、配套设施完善的麻楠路彝文化长廊、姆陇广场、火把广场和月亮广场,实施展示民族文化、蕴含浓郁乡愁的姆陇河亲水、戏水、赏水、乐水项目,创作了舞蹈《舞动彝乡》和歌曲《姆陇谣》,启动了以“挖掘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目标的《麻陇故事》编撰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接1版)从而将生活污水转换为景观用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百果园和百花园内,通过园内污水光伏微动力处理系统浇灌花木,可实现碳汇量每年3吨。龙华村集镇污水综合治理工程,采用水生植物、水生花卉+ AO综合处理方式,处理该村生活污水,既环保、经济,又能以良好的景观效果改善农村环境。路 径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攀枝花从没停止过探索小山村融入大时代的步伐,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更坚定了我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建设零碳村庄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攀枝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不断为能源革命奋勇探路。

  2022年,攀枝花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零碳村庄试点的创新部署,并于4月25日正式全面启动项目建设。

  为何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存在紧迫的现实需求,农户闲置的屋顶可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为农村生产生活全面提供能源。同时,农民晒着太阳把钱挣,村民改造的动力也更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因此,攀枝花决定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能源革命新路子,将零碳村庄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和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在农村,为何选择混撒拉村和龙华村?立足资源禀赋与基础优势,让市民游客“进可享都市繁华,退可享田园生态”,赋予了混撒拉、龙华先行先试的示范意义。

  经过近半年的施工建设,两个零碳村庄试点项目已基本完工,初见成效。经初步测算,仁和区混撒拉村零碳村庄4大板块12个建设子项目,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50吨,每年光伏设施发电可达260万度,相当于燃烧800吨标准煤发电量,光伏设施收益156万元/年,通过光伏发电自用,每年可节约居民用电60万度。米易县龙华村零碳村庄5个建设子项目,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00吨,每年光伏设施发电可达200万度,相当于燃烧约700吨标准煤发电量,光伏设施收益约80万元/年。

  “走在前、做示范、立标杆,我们将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全力建设好两个试点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攀枝花将积极探索研究零碳村庄建设技术标准,出台全市零碳村庄建设标准导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零碳建设的攀枝花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零碳村庄建设提供攀枝花智慧,助力国家零碳建筑示范城市创建。”

  现在的混撒拉村、龙华村,村民们干劲充足、精神充盈,在零碳村庄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专场活动启动,线上商城正式上线——~~~
~~~
走“抱团”发展之路~~~
~~~泸州、宜宾、内江、广安、遂宁线路暂未复班
仁和区~~~
~~~李仁杰主持会议并讲话
~~~
~~~黄正富率队调研东区人大工作
攀枝花两个零碳村项目建设已近尾声,农民晒着太阳把钱挣——~~~
米易县麻陇乡~~~
~~~
~~~
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题
仁和亮相京东农特产购物节
夏季“百日行动”战果丰硕
东区银江镇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成立
攀枝花长途客运班线逐步恢复
多举措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市政协召开十届十四次主席会议
西区:农村危房改造让村民“忧居”变“安居”
坚持依法履职尽责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美丽乡村开启“碳”生活
“四个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比选公告
停水通知
打造“就在您身边”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