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访迤沙拉

  □杨岷

  想写写迤沙拉,因我对它的熟悉而陌生。我走过村子多次。在村子的小卖部买过一瓶矿泉水,吃过一碗凉粉。早些年一个冬日午后,看见一大群彝族老人蹲成圈,闲闲地烤太阳,围观几个人玩纸牌,我蹲在其中一起看。看牌轻飘飘地飞到地上,看手从地上拿牌,看出牌人表情云淡风轻或游移不定。这场景后来再没见到。同一个位置,倒是见到一个村史馆。阅读村庄的历史,我发现自己果然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村庄告诉我,这里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彝族人的寨子,即便村人说着彝语。“你看见查尔瓦和羊皮褂了吗?”村庄问,我摇头。

  这次我是专门来看村史馆的。因为这个村子说自己历史悠久,说自己有古老的西南夷道。从这里可以看昔日的诸葛大营、“抗战生命线”史迪威公路,还可俯瞰攀西大裂谷。村子还说自己有无数传说和马帮的故事,这些都装在村史馆里,这引起我的注意。

  我和仁和地方志的同事一起阅读着村史。墙壁上有段“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为争米汤地,充军到云南”的歌谣,告诉我村庄的一部分人由何而来,因何而来。这也回答了村庄为什么不是纯粹的彝族人的村庄。《迤沙拉村志》写到“明洪武14(1381)年,洪武开滇后,汉人通过军屯、民屯、商屯的方式引入。600年间,彝汉交融,南京到来的移民在明朝政府民族政策的感召下,改汉归彝,成为俚濮彝族”。村志还记载,迤沙拉军屯有两次,由军屯引发的汉族人的融入也有两次。三国时期,诸葛亮五月渡泸七擒孟获那一次,应当地首领要求,诸葛亮允部落女子与军士配婚。明朝洪武开滇,朱元璋规定,驻守的军士可以和当地少数民族结婚,入少数民族籍,不再保留汉族人的籍贯。这次归彝,村史馆用大大的标题写出来,表明自己来自秦淮人家,从柳树湾来。但迤沙拉的移民到底算不算来自南京还需商榷。就目前迤沙拉的起、毛、那、张四大家族中,只来得最早的起家说自己是应天府人,他们带来那歌谣。而当时的朱元璋派遣的南征军,浙江、福建、山东等都司组成的20万大军,都在应天府,在光华门外的柳树湾一带接受他的检阅,其后南征。其二,占村子人口2/3的毛家人,他们认为和毛泽东同宗同族,来自江西。因此,说村子人来自秦淮人家不大妥当。这是从汉族人融入的历史去看村庄。

  我在村史馆发现的第二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天地国亲师”牌位。这牌位在迤沙拉村民正屋供奉着。有人解释,此处并非笔误。“君”改“国”,表明以国为主。边疆之人,任你皇帝如何更换,我只守好疆土,这也是军屯的目的。疆稳,国稳,君主才能安稳。而村志上写的依旧是“天地君亲师”。不管哪一种,都表明了儒家文化与当地实际的一次融合,以及汉族人在家庭中地位的确立。“夷娘汉老子”的迤沙拉家庭中,汉老子没能再回家乡,他们把房子按照家乡的样子修建,在堂屋摆上牌位,把祖先安顿好,到处有了汉文化的模样,汉老子的思乡之情得到稍许安慰。这种文化的浸润让村子的建筑与传统的彝家寨子有所区别,呈现苏皖风格——“家家有院,院院相邻;门前有巷,巷巷相通”。

  但迤沙拉的房屋和汉文化还有所不同,它有自己的特色。四合院、马头墙、青砖黛瓦,汉老子把房屋布局构造好,生活之事交给夷娘。夷娘们生儿育女,照顾老人,管理牛羊。屋子里流淌着夷娘的血液,火热,野性,激情。夷娘们选择用自己脚下红土的色彩来表达自己。于是,巷子里走着,入目皆是红墙,每一堵墙都和脚下的土地浑然一体。墙里、墙外、墙角跟,栽种着波斯菊、太阳花、美人蕉、多肉植物。碧蓝的天空之下,是苍山;绵延的苍山之中,有人家;红墙青瓦,日子平凡至雅。

  我饶有兴趣地研究着农耕文化,看摆在陈列台里的物品。这些从村子里收集的条锄、板锄、刨子、牛角,完成辛苦的劳作,静静地歇在那里,成为文化的代言人。墙壁上画着一些日常工具:犁、耙、石磨等,这些工具也越走越远,离开生活。初时,它们崭新结实,和人一起磨米磨豆,一起田里耕作,一起刨土栽种……后来它们因笨拙被人嫌弃,扔在院子里。石磨成了坐凳,再后来,挪到院外,然后不知所踪。这是一种消失。犁不再被人呵护,渐渐松动、散架,分崩离析,成一堆废木。耙扔在墙角,齿一根根断裂,掉进土里。我在一家院角看见碾子的一部分,木柄却在猪圈里竖着。这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汉族地区也逐渐开始从墙上的图画去辨识。而迤沙拉,传统的农耕也在消失。

  在迤沙拉,山坡上远望,你看见火红的色彩。走进村子,你遇见夷娘,她们唱山歌,跳羊皮鼓舞,过火把节、太阳节,吃全羊宴。一转身,你又遇见汉老子,他们过春节,赶庙会,修房屋,祭祖。彝、汉文化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相互交织着向前发展,使村子成为一个特色的民族村落,圆满、和谐、多元。这种融合,村史馆写着,村子里发生着,曾经有过的棱角和磕碰,如尘埃落在时间深处,毕竟再深刻都已经600多年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副刊
   第04版:这里仁和
走访迤沙拉
歌颂攀枝花
若爷爷健在,我要带他去看《金刚川》
关于砚,忽来的几个冷思考
两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日报
关于攀钢钒炼铁厂新三号高炉开炉恢复生产的公告
减资公告
竣工结算公告
比选公告